现将《武川县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划(2021-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森林草原火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灾害性大、处置较为困难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气象现象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持续高温、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为了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减少火灾损失,提升我县森林草原防火综合防控能力,按照自治区防火指挥部要求,结合我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际编制 《武川县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划》(2021-2030),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在回顾总结“十三五”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资源安全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完善科学防火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和降低森林草原火灾损失,全方面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武川县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划(2021—2030年)》提出:在十年规划期间要重点加强预警监测指挥系统、专业队伍能力、林火阻隔系统、林草火灾风险普查、防火宣教和法规标准体系等体系建设。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以北。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区、土默特左旗接壤;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的土默特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茂旗、四子王旗相连,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交界。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辖区总面积 4538.87平方公里,北纬40°74′—41°23′,东经 110°30′-111°52′。
根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统计,县内草地面积232787.7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9.72%;林地面积53942.3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1.52%;耕地面积152891.1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2.65%;矿山、水湿、城镇等面积较小,仅占国土面积的2.28%。其中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709.98 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达 15.64%。
武川县辖3个镇、6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武川县非流动人口为95869人,城镇的人口为 53034人,占55.32%;乡村人口为42835人,占44.68%。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山脉中段。境内南部为大青山区,沿高原南缘绵亘东西,坡度大,一般呈“U”型或“V”型谷。北部为平原丘陵区,地形南高北低,总趋势由南向北逐渐低缓,最高海拔为2327米,位于哈拉合少乡西部,最低海拔1600米,位于榆树店河出境口,境内东、南、西三面绕山,构成武川盆地,盆地内小丘蜿蜒,起伏不迭,其高一般为30-50m。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干旱和半干旱的天气特征情况,以及大青山急剧的上升和武川盆地的强烈剥蚀,形成境内的主要地貌特点,地貌类型主要有侵蚀构造中低山,侵蚀构造低山、构造剥蚀高原低山丘陵,构造剥蚀高原波状丘陵和堆积的河(沟)谷洼地。
全县境内有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内陆滩涂等类型。县内水湿总面积为4761.82公顷,仅占县域总面积1.02%,面积占比小。至2020年底,武川县水资源总量为5709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595.48立方米/人,人均水资源相对丰富。
境内主要河流有内流河和外流河4 条,内流河属塔布河水系,外流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大黑河水系。内流河均向北流,全部为季节性间歇河流,雨大山洪暴发,天旱河床干涸;外流河均向南流,但进入山区后有地表径流。境内地下水主要由潜水和承压水两部分所组成,水质优良,水位埋深因地形而异,在河流交汇地段水位较浅,一般为1-3 米,丘陵区水位较深,一般为5-15米,山区水位埋深在20-50米左右。
武川县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年极端最冷气温-37.0℃,年极端最高气温36.2℃。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14.8℃,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18.8℃。无霜期124天左右,月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年积温。历年平均降水为354.1mm 左右。近年来,冬、春降雪总体偏少,气温异常偏高,积雪融化快、蒸发量大,秋季降雨量减少,草木枯萎加之冬、春大风天气较多使得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境内植被以干草原植被为主,建群种有蒿类、针茅等草本植物,盖度为40%-60%。退耕还林、京津源风沙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工程,使得县域林草地面积逐年增长。随着林草植被大幅度提高,可燃物存量迅速增加,火险等级攀升,火灾管控难度慢慢的变大,全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若发生森林草原火灾,极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农事用火。我县为传统农业旗县,耕地面积大,林田交错,山区地形特点复杂导致百姓有烧荒堆肥、烧杂草、烧秸秆、烧灰积肥、烧垃圾、烧垦开荒习惯。由于百姓防火安全意识不足,加之春秋季节干旱、风力较大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2、祭祀用火。火源大多分布在在传统节日的祭祀活动。由于我县林墓混合情况都会存在,在祭祀时,往往会伴随着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烧香点蜡等活动且未及时清洗整理周围易燃物,在祭祀结束后,火源未完全熄灭人已离开,就容易造成火种扩散,引发火灾。百姓防火意识淡薄,在宣传文明祭扫的情况下,仍有个别人员违规野外用火,置法律和法规不顾、任性而为易酿成火灾,增大野外火源管控难度。
3、景区野外用火。自然旅游区森林茂密,风景秀丽,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周边经济活动和旅游业频繁,人群在林区吸烟、野炊等活动用火活动频繁,增大了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加上林区民居、村寨和重要设施周边可燃物清理不到位,易造成家火上山,因人群活动范围广、监管难度大,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4、其他野外火源。林区输配电线路因断线、短路、绝缘子脱落、雷击火等引发森林火灾;智力障碍、精神病患者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玩火弄火引发森林火灾等问题。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进入林区活动人员的骤增,监管难度的加大,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火源控制难度依然很大。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严格把握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资源安全。树立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的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资源安全为根本,以建立高效、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置系统为中心,以提升装备水平和改善设施条件为基础,以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为重点,以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大力提升依法治火、科学防火、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和基础保障等森林草原防火五大能力。根据自然特点、森林火险等级地域区划,因地制宜、合理地布局,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一规划,使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建立科学化、正规化、现代化的森林防火体系,全方面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草原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草原资源的危害,为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扑火队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遏制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有力的手段控制森林草原火灾发生频率,科学的方法处置突发森林草原火情;加强扑火队伍专业化和扑火装备现代化建设,提升引水灭火、机械化灭火能力,确保广大群众生命安全、扑火队员人身安全以及林草资源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把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森林防灭火意识;加强预警监测,完善分级预警模式和响应机制;加强巡护队伍建设,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加强火源管控,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林区违规用火打击力度;加大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力度,提升防范较大森林火灾的能力;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内容,区分轻重缓急,预警监测重点区域,切实消除引发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造成人员伤亡的潜在隐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作为森林火灾扑救的最高理念。以森林防灭火科学理论为基础,注重火场演练,培养现场指挥,综合研判火情,精心组织扑救力量,科学指挥调度,严格落实“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未经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不打火、高温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不打火、可视度差的夜间等不利时段不打火、悬崖陡坡沟深谷窄等不利地形不打火”,实际做到科学安排、科学扑救,坚决防范杜绝扑救过程中人员受伤或死亡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根据火场走势,及时转移疏散受火险威胁的周边群众,提前科学设置隔离区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公安、民政、自然资源、交通、文旅、应急、气象等多个部门,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在政府的领导下,各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按各自的职责范围积极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形成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整体合力,真正建立起“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积极支持”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机制。
全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落实责任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科学防火体系,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理论研究,积极开发、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森林草原防火技术和装备。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监测和通信指挥能力建设,构建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体系,大幅度的提高森林草原防火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四种能力,逐步的提升森林草原防火科技含量。注重森林草原防火业务与技术培养和训练,进一步提升森林草原防火队伍综合素养,逐步的提升森林草原防火管理现代化水平。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通知》(〔2004〕33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20〕99号)
(4)《内蒙古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务院安委会考核巡查发现问题和隐患整改工作的通知》(内安委办函【2019】13号);
(1)《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标准》(林计发〔2004〕16号);
(4)《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LY/T 2663-2016);
(5)《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系统技术方面的要求》(LY/T 2795-2017);
武川县森林草原防扑火专业队,正式成立于2014年5月,后因机构改革2021年5月组建成立武川县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中心,该中心系武川县林业和草原局的二级单位,防扑火专业队整建制划入生态保护中心。
其中专业防扑火队员56人,负责武川县境内森林草原防灭火的火灾预防,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日常检查、宣传教育、防火设施建设和火情早期处理等工作。全县9个乡镇的半专业防扑火队伍共178人,负责管护区内巡查监管、宣传、参加森林防火工作。
我县现有森林防火瞭望塔1 座、管护站 3 座、固定检查站8个、靠前驻防点2个、森林火灾监控中心1处、永久宣传牌200个。
武川县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中心配备工具车7辆,车库125平方米用于存放车辆。物资储备库1座120平方米,用于存放扑火装备及物资,库房中有防火服140套、头盔50个、风力灭火机90台、水雾灭火机3台、2号工具500把、发电机1台、加油器6个、点火器2个、钢架宣传牌23个。
目前防扑火工作缺少设施设备、设备陈旧、不能够满足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扑救要求。
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指挥中心建设于2018年,现配备林区远程视频监控设备22套。设立于武川县林业和草原局,内部设立防火监控屏幕、防火监控存储服务器及广播和对讲中继台。在覆盖范围内假如发现火情可以全方面了解火情范围、火势发展趋势以及能够迅速规划就近路线以便于救火工作能够迅速实施。
其中重点林区监控点15个:覆盖区域东起哈乐镇淖尔梁西至哈拉哈少乡马场梁,可覆盖武川县辖区内重点自然森林保护区和重点人工种植林区。视频监控系统对辖区内森林进行全天候监测,对火灾灾情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远程监控采取360度24小时巡航监控,视频实时回传显示预警,落实森林防火“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
多光谱雷达看护1套:位于大青山乡林区中心位置至高点,采用探测空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氮、氰化氢以及烟雾情况可以最大限度保障预警指挥中心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多光谱雷达成像系统最大的作用在于发现背阴地带的火情和无明火火情,同时在大雾天气、大雪天气的情况下也会对火情做出一定的反应,最大限度保障了森林财产安全,是整个视频监控平台中较为重要的基础建设。
林区道路卡口处监控点4个:位于德胜沟乡李济沟和红旅顶道路卡口,大多数都用在抓拍徒步人员和车辆流动。
重点区域处监控2套:位于大青山乡坝顶村北魏阴山皇家祭天遗址处,大多数都用在防止文物被人为损坏以及对于周边林区火灾情况监测。
项目区现有防火道路60公里,防火隔离带63公里。随着项目区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及禁牧、休牧等措施的实施,各地植被恢复迅速,防火管护面积逐年增大,防火任务越来越重。在项目区内,容易在冬春两季积累大量可燃物,一旦遇到火种,势必会造成燎原之势。加之项目区地处西风带,春秋两季干旱、大风日较多,气象条件对防火工作极为不利。项目区内农林草相互交错、林区内村庄多,进入林区道路四通八达,火源管理难度大。
我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经过近几年队伍建设与工作实践逐步对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工作进行有序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工作要求及时代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在进行日常工作和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防火预算资金不能足额拨付、上级专项资金匹配不足等原因,很难维持防火宣传、设施设备维修、物资贮备、火情处置等正常支出,导致全县各项森林草原防扑火工作开展困难。
目前防火车辆老旧、破损严重,没有配备专业车辆,行车安全受阻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我县新造林项目多,林区面积较大,林区内防火道路和防火阻隔系统多为营造林时修建的土路,由于维修防火道路资金不足,导致道路条件较差,加之各林场林区多数山林坡度较大,行车困难,道路长年失修,无法保障防火车辆通行,组织扑救十分艰难。
防火装备设施购置数量有限,无法应对紧急特殊情况。在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工作中,作战人员的作战防护装备不足,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缺少以水灭火、以化灭火等高科技灭火装备,由于扑救火灾危险系数高、工作强度大、扑救任务急,对打赢防灭火工作战斗不利。
缺乏专业化人才教育培训,常态化的专业防火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不足,在实际防扑火工作中缺少作战经验,技能不够熟练,应急解决能力不足,导致救援难度加大。今后加强森林防灭火演练,进行常态化的专业防火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学习,不断的提高队员综合素养和技战水平。
我县专业扑火队伍人员聘用工资待遇太低、人员难以固定,今后加强相关工资报酬,重点解决专业扑火队伍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问题,提高队员工作积极性,同时探索将地方防灭火专业队伍纳入国家消防救援力量,按规定给予一定荣誉和保障以稳定防扑火人员,建设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扑火队伍。
各乡镇现有的半专业扑火队伍构成参差不齐,人员不稳定、行动迟缓、扑火技能低,镇、村级防火经费投入不足。乡镇需加大防火经费投入,定期组织半专业扑火队伍开展经常性训练和应急演练,加强业务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逐步的提升半专业扑火队员的防灭火作战能力。
森林草原防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有效解决我县森林草原防火存在的明显问题,提高森林火灾防控综合能力,必须全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和装备现代化水平,使项目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切实提高对森林草原火灾的综合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为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设森林草原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大幅度提升森林草原防火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尽最大能力减少人员受伤或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重点开展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地面巡护、林火阻隔网络系统建设,强化信息指挥系统能力建设,开展森林消防防火机具、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强电力供应保障系统,完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加强地方防灭火专业力量建设,规范地方防灭火专业、半专业力量的训练内容、组训方式、考核标准,完善管理和保障机制。
强化防火道路、基础设施、火险预警监测系统、林火阻隔系统、防火信息及指挥系统等建设,完成规划总目标。
1、建成全县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监测体系,进一步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监测能力和水平,实现瞭望覆盖率达到80%。
2、加强防火隔离带建设,形成阻隔功能较强,自然、工程相结合的高效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对林区、生态保护区、禁牧地、水源涵养区等进行防火隔离带建设。
3、完成乡镇、林场森林草原防火机构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建设,建成较为先进完善的森林草原防火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
4、进一步构建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半专业扑火队伍装备水平、快速反应与火灾扑救能力进一步提升,到达火场并扑灭火灾率力争达到98%。加强队伍营房和训练设施建设。
5、森林草原防火宣教培训体系,森林草原火灾损失评估和火案勘察体系,使我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进入现代森林草原火灾管理阶段。
6、健全全县物资储备库体系,购置防扑火机具车辆,确保防火应急储备物资的充足供应。
认真贯彻《森林法》、《草原法》和《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落实地方政府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制,把森林草原防火作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设计,把森林草原防火预防和扑救的日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社会公共事业进行投入;国家对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火险综合治理项目投资给予支持和补助。通过建立机制,调动社会、受益单位对森林草原防火的资金投入。
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科普节目等手段,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有关政策解读,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理念,提高公众森林草原防火意识,鼓励和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充分尊重公众意愿,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构建公众参与和森林草原防火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常态化规划交流互动机制,营造全社会积极主动实施和监督规划的良好氛围。
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培训班,同时也要自行组织培训教育,学习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技能。以应急工作为契机积极参加训练强化以训代训,规范地方防灭火专业、半专业力量的训练内容与组训方式。
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着眼网格化治理,重点加强环区域、环目标核心圈的防火道、隔离带、视频监控及应急消防站、蓄水池等防灭火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防火检查站、取水点、实训基地等消防基础设施。加强重点林牧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
在各重点生态项目区制高点,建设野外草原防火视频监控点,对重点森林草原火险地段实施科学监控,结合现有建设的森林草原防火视频监控点,进一步对我县全部重点防火区域实施视频监控覆盖。
以林缘防火隔离带建设和修建防火应急通道为主,以提升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和防火通道网密度。对重点地区防火隔离带进行新建、延长、拓宽、巩固、提高、完善疑难险段的开设质量及防火通道建设。探索实施生态防火工程建设,开展耐火树种选育推广,因地制宜加强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和防火道路建设,加快完善重点火险区火灾防控基础设施。加强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在可镇城区周边构建自然阻隔、工程阻隔、生物阻隔相结合的保护防线。
加强我县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通道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防火形势,强大我县森林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规划布局,尽量考虑与现有道路有效结合并连接,形成路网。确定道路走向时,在不降低道路技术标准的情况下,路线设计选择应科学、合理、便捷、顺畅,符合各地段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情况,便于全方位防扑火实际的需求,同时也可将防火应急道路建设成为森林草原阻隔火源的一项工程。确保发生森林火灾不会生成“火烧连营”。
加强地方防灭火专业力量建设。落实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地方政府和国有林草经营单位以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装备机械化为重点,加强防灭火专业力量建设。2025年年底前,全面加强防火重点区域县级防灭火专业力量。灭火作战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按照“政府支持、社会扶持、机具化装备、准军事化管理”的思路,重点解决专业扑火队伍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问题、使之真正成为经费有保障、人员有编制、行动迅速、技术过硬、敢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扑火队伍,加强扑火队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投入。发挥社会扑救力量作用。加强民兵等力量及地方干部群众的防灭火技能训练和装备配备。探索建立森林草原志愿消防员制度。
1、将武川县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中心专业扑火队56人的基础上编成为3个中队,设大队长1名、思政员1名、文书1名、卫生员1名、安全员1名、中队长3名。
2、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条例》要求,各乡镇、各林场必须建设15人以上的半专业扑火队伍,配齐必要的机具及运输车辆,防火期24小时值班值守,集中食宿,保证在遇有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可有效组织人员进行扑救,真正的完成打早、打小、打了。
3、计划购置望远镜15台;无人机10架;购置运兵车量10辆、消防水车(水罐车)2辆;扑火机具100台、安全防护装备500套、野外生存装备10套。
4、计划改造营房三处,共计650平方米,院落硬化400 平方米,改造物资储备库120平方米,改造车库125平方米,新建检查站15座,建筑面积共300平方米。为建设专业防扑火队伍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由于我县林地面积较大,若发生森林火灾形成立体燃烧,依靠人力,以风灭火无法有效果控制,为有效控制火势蔓延,保证扑火人员安全,必须加强大型灭火机具的投入,强化以水灭火、以化灭火的理念。
1、为实现以水灭火、以化灭火,购置森林草原消防水罐车20辆,并配备大扬程隔膜水泵以及配套水带组合。
3、根据扑火队灭火作战需要,购置指挥车2辆、运兵车5辆、装备保障车5辆。
完善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和装备现代化水平,使项目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切实提高对森林草原火灾的综合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为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项目建成后,武川县森林草原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得到逐步加强,基本解决项目区森林防火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使防火队伍更加机动、灵活、有效,做到森林草原火灾“早预报、早发现、早扑救”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切实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为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购置综合通信车2辆、车载中继台20套、手持对讲机50套(具备北斗终端功能)。
依照国家《森林防火专业队建设标准》配备防火车辆、通讯器材、野外生存装备、基本灭火工具和队伍营房建设等,以水灭火、大型装备配备按照国家林草局前期开展的大型装备和以水灭火试点项目相关联的内容配备;物资库装备依照国家《物资库建设标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配备。新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和基础设施按照标准数量确定,提升改造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和基础设施考虑现状按标准填平补齐。
专业队装备、新建和扩建营房基本单价依据,是根据《全国森林重点火险区建设典型模式研究》的结论,综合参考目前市场平均价格来确定,大型装备和以水灭火基础设施设备,参考市场平均价格计算。
(JTG B01-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道路工程概算定额》(交通部[2007])、《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JTG B06—2007)和《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5104—98)及项目区材料价格与用工单价等技术经济指标,新建和升级改造的道路均按照林区3级、4级道路标准测算,确定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造价。
财政经费中,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补助经费、扑火补助金、森林防火预防经费,全部由中央财政预算内经费拨付。
根据规划期内任务量及国家森林草原防火有关技术标准,结合现行市场行情报价,经测算,总投资4.2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78亿元,占总投资的90%:地方投资4200万元,占10%。
基本建设投资4.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78亿元,地方投资4200万元。按内容分为: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意见》和我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际,积极努力配合落实《意见》中指出的全方面推进防灭火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制定本宣传工作方案,充分的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切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全力防范森林草原火灾,保护好森林草原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林区社会和谐稳定,营造关心和支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良好氛围。
面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使宣传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格外的重视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把宣传作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来抓,主要领导要对宣传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主管领导要认真组织实施、落实责任人员,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会商和信息共享、信息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森林草原火险预警信号联合制度,及时准确预警信息。坚持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基础方针,切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良好氛围,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播发《禁火通告》等,确保宣传工作顺利进行。
各乡镇、场站要依据《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方案》,结合真实的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年度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实施宣传教育工作。服从应急部门组织调度,认真学习森林草原防火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森林草原火险知识、防火安全常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全面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宣传警示设施的更新、维护工作,及时对固定宣传牌进行粉刷,继续强化森林草原防火预警信号的宣传。各乡(镇、场)要在显著位置设置森林草原火警电线”标识旗和火险预警旗,根据真实的情况合理确定布设密度,使当地居民及时了解森林草原火险状态。
抽调精干力量为队员成立防火工作队,配备专门的办公设备,各村也组织有效力量成立防火小分队,加大对辖区内草场、林区等重点火险区的巡查力度,做好应对突发性火情的各项工作,做到“打早、打小、打了”,从源头上防范火灾风险。
宣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展阶段(春防:3月15日至6月15日,秋防:9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制定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习《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和法规,制作、粉刷、维护森林防火固定宣传碑、宣传牌、防火虎威威,布设防火宣传旗警示牌,印制宣传单、联防公约、标语等宣传品。
第二个阶段,防火期,全面启动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开展好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宣传周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国际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高火险时段,重点做好农事用火、节假日、旅游景点、森林草原防火区和森林火险区的宣传教育工作。
6月15日至9月15日)重点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总结,回收保管森林防火宣传物品。
6.4.1开展常态化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制作宣传图册、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协调宣传、新闻、教育、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及村镇、林场,组成宣传教育网络体系。从各条战线、各个层面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全方位社会化的森林草原防火宣教格局。及时播报森林草原火险天气预报,发布高森林草原火险天气警报,播放森林草原防火公益广告,逐步的提升群众参与森林草原防灭火的意识。
针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旅游景区、国有林场、森林草原高火险区等重点部位,在
“五一节”、“国庆节”等森林旅游集中时段,通过利用旅游景点的宣传栏、警示牌、标语、门票等媒介,同时设置宣传碑牌、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开通喇叭广播等传统形式组织并且开展宣传。加强游客森林草原防火知识教育,提高游客森林草原防火意识。针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高火险天气时段,在进山入林卡口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关键、敏感时段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平稳。对外来人员做监督,并进行防火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防火期内进入草场及林区的重要路段设置检查站,对进入人员进行全方位检查,严格杜绝携带火种及易燃易爆品进入,将禁牧工作与防火工作相结合,确保野外没有放牧情况的发生,从源头加强对火源的管理。
每年春秋季秸秆禁烧时间段,通过发放宣传单、禁火令以及在农田集中的森林草原防火区边缘插“禁火旗”的做法,营造禁火声势、宣传禁火新规,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大力宣传焚烧秸秆的规定。
在“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祭祀高峰时段,大力倡导和推广扫墓献鲜花、网上祭奠等文明祭扫方式,逐步改变烧纸、焚香、燃烛等传统祭奠习俗,让“无烟上坟”、“文明祭祖”意识深入人心。同时特殊时期公墓周边的绿化片区严格把控,特别在中元节、清明节等祭祀活动期间,加大巡查值班力度,确保防火平安。
另外还要在特殊节点以及非防火期进行走村入户,宣传防火的重要性和造成火灾后果的严重性,并在村庄和较醒目的地段刷写和张贴防火标语,增强村民的防火意识。充分的利用宣传车延伸宣传距离远的优势,深入林区偏远乡镇、街道、社区、厂矿、集市、学校和分散村庄、零散住户等重点部位通过设立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宣传一条街,悬挂标语、条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宣传,消除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死角。林区乡镇、村组要开展对小孩、老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特殊群体及监护人的宣传教育工作。6.4.3开展主题活动宣传
结合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对全民进行森林草原防火科普知识、火灾扑救和安全避险知识的教育,结合普法教育,组织并且开展森林草原防火法律和法规的培训和文明祭祀等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县融媒体中心、科协、乌兰牧骑等进行合作宣传,以广场舞、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集中开展大型的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活动。充分的利用新媒体使用人群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大力开展防火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播送、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防火知识,提高群防群治防火意识,形成
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进林区,进村宅、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生产企业、进风景旅游区”等活动,形成浓厚的森林草原防火氛围,消灭宣传死角,实现防火宣传范围全覆盖。结合“5.12”防灾减灾日、“4.4”防火虎威威诞生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以及清明节、国际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高火险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周活动。
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以制作宣传卡、宣传册、宣传片,召开座谈会普及森林草原防火知识和真实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大规模开展以
“不忘教训、警钟长鸣”为主题的警示教育活动,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充分的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结合专项督查、专项治理、应急演练等活动,认真总结梳理先进经验,大力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先进单位、典型个人和事迹,发挥示范、引导作用。逐步的提升社会各界依法用火治火的观念意识,提高社会关注度,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区域联防”、“村民联防”、“警地联防”等形式,逐步的提升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时段及行政交界区域林区乡镇、“联防”村庄的人民群众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相互监督作用。与村委会签订森林草原防火责任状,与农户签订森林草原防火承诺书。将防火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严格做到防范严密、反响及时、扑救及时。特别是要加强本地区重点人员管理。对痴、呆、傻、精神病等智障人员及讨要人员和儿童的监护, 指派专人看护,严防玩火、失火而引起的火灾。
6.5改善宣传教育设施条件管理站、村镇建立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室,重点林区、林业和草原局建立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展览室,增建道路两侧大型防火宣传牌、宣传窗、宣传栏和防火检查站的数量,防火办和林区增配防火宣传车、宣教设备,加强防火宣传教育。
成立督察组,深入林区、草原区检查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察觉缺陷及时解决,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工作的部署和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固定宣传物登记备案制度,做到家底清、情况明。防火期内,做好影像资料留存,要积极编发森林草原防火简报,推介本部门、本单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动态,将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宣传方法、方式通过新闻或者简报形式发到公众号转载传播。要时时关注新闻、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防火新闻,逐步的提升武川县森林草原生态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力度,逐步的提升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者的责任意识,逐步的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度。春、秋防火期结束后,组织人员做好防火旗阵、宣传条幅、预警旗等非固定宣传设施的撤收保管工作,避免风吹日晒、雨水淋蚀和人为破坏造成的损失,维护防火宣传警示物的严肃性。各防火责任部门将本单位、本部门宣传教育方案和全年宣传教育工作总结报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继续强化各级政府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把森林草原防火建设作为当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把森林防草原火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政府领导的重要依据。逐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检查、监督,严格执行考评奖惩制度。
认真落实《武川县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落实各部门森林防火的责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全力支持森林防火,帮助解决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综合指导各地和有关部门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牵头开展火灾预警监测和信息发布,组织指导协调火灾扑救工作。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火灾预防,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日常检查、宣传教育、防火设施建设和火情早期处理等工作。公安部门负责火场警戒、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火案侦破,协同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开展防火宣传、火灾隐患排查、重点区域巡护、违规用火处罚等工作。
严格落实经营单位和个人责任。在林牧区从事各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履行责任,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签订责任书,认真落实各项火灾防控措施。
按照自治区、市委和市政府的要求,建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和负责日常工作的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加强我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中心、预警监测信息中心的正规化建设。加强各级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的制度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现代化装备建设,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森林草原防火经费保障机制,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及装备能力建设纳入本级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森林草原防火预防和扑救经费各级财政预算,并按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明确森林草原生态效益补助费中的森林草原防火资金的比例和用途;确定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草原防火责任,明确森林草原防火设施建设的具体实际的要求。对大面积的造林绿化,在林区开展工程建设,兴办旅游场所等,实行与森林草原防火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森林草原防火设施的资金纳入工程总投资。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灭火机具,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每年从防火项目建设另外的费用投资拿出特殊的比例用于防火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员训练。加强森林草原防火业务部门与科研、生产单位的合作、交流,建立互通有无,共谋发展的协作机制,以市场检验成果的评价机制,鼓励创新又快又好多出成果的激励机制,推动森林草原防火的科学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自治区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本地森林防火规划或实施方案,细化规划内容,落实项目建筑设计企业,补充本地新增的建设项目和内容,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和项目,落实项目的配套或自筹资金,项目日常运行维护资金,保证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强化属地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加强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领导,实行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结合落实林长制压实第一责任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责任,建立健全乡镇防灭火责任落实机制,构建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行政首长、有关部门及林木所有者的森林草原防火职责;清理整合现有制度规定,根据新时期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完善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森林草原防火应急处置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形成自上而下的森林草原防火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体系。同时,逐步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在森林草原防火中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推进依法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