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立,聚星体育创始人,聚星博创创始人,国家一级运动员,南京市青联委员。聚星体育为南京市篮协副会长单位,2015年获得江苏省优秀项目奖,荣获江苏省篮球运动协会2024年年度优秀组织奖,主要是做3~15岁青少年体育培训、运动场馆经营管理和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策划三个板块。10年沉淀,聚星体育已累计总服务5万+学员,开拓30家校区,业务遍布南京、句容、合肥等城市。
在南京,提到青少年篮球培训,一定绕不开聚星体育。作为在家长与孩子心目中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的口碑品牌,聚星体育用10年时间沉淀为南京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头部品牌。
这个春天,我们见到了聚星体育背后的年轻团队,这个运动专业出身的高学历团队一直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让聚星品牌高速发展。
几个小时的交流中,创始人王舒立娓娓道来,可以感觉到他对篮球事业的执着与热爱。1992年出生的他,1.91米的身高,阳光帅气。聊起这些年的成长,他的语调十分松弛。
我与另外两位创始人一样,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小孩子的兴趣爱好,健身,同时通过篮球媒介,让孩子们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也为校园体育做一个补充,为大众体育启蒙,希望我们能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贡献自己的力量。
“聚星”也来自王舒立的命名,意味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既是团队的凝聚力和爆发力,也是每个个体的独特和价值,这正是体育的精神之光。
聚星体育的办公总部在珠江路未来城,偌大的空间分为不一样的区域:训练区、运动康复区、会议区……一种高规格的专业质感。
王舒立为我们一一展示了每个功能区的用处,遇到教练老师也为我们介绍认识。进门的展示墙上展示了上百人的教练团队,这是王舒立最骄傲的。在聊天中他反复提到的是,教练团队代表着聚星的立足之本。
聚星体育的教练团队由国家级裁判员、国家级运动员以及各大高校体育专业优秀毕业生组成,目前120多人,这些年累计服务超5万学员。
从教练老师开始,这也是王舒立梦想的起始点。2016年他辞去了大学体育老师的工作,投身到热爱的篮球事业中。契机是和母校南京体育学院合作了聚星篮球训练营项目,为青少年提供篮球培训。
聊到最初的选择,辞去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在王舒立看来更多是天性使然,“做老师比较安逸,不太对自己最合适的性格”。
篮球是让他热血执着的那件事。王舒立的微信头像乍看是一个投入篮筐的篮球,再看发现是一盏明晃晃的月亮,也足见热爱。他从小学时就开始打篮球,高中进入了省队,后来因为受伤停止了职业生涯。
2016年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人生节点,一种原因是母校南京体育学院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行业趋势。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向趋势下塑造了青少年篮球培训行业,也让行业处于红利期,王舒立回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提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篮球作为重点普及项目,青少年培训资源投入明显地增加。”
聚星体育创立的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依靠出色的教练团队和微循环阶梯式的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很快就凭借口碑完成了第一波学员的积累。继而一步步开始自己建立校区,之后每一年,聚星体育的校区都以倍速扩张。
聊到初创业就取得成功,王舒立觉得除了优秀的教练团队的立足之本外,更来自创始人团队的专业性。聚星体育的几位创始人都是专业人才,王舒立之外,一位是原国家男篮队员,一位是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管理硕士,一位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大家都全力以赴,任何一个决定都是深思熟虑,共同珍惜聚星体育这个品牌,也共同珍视着热爱体育事业的心。
10年来,聚星体育一直稳扎稳打,从最初的单独项目扩展为30家校区,从南京扩展至句容和合肥,目前也从青少年体育培训延伸至“培训+场地+赛事”的全产业链服务。
在场馆运营板块,聚星体育积极推动包括NBA中国赛在内的著名国际赛事落地江苏,开拓华东地区篮球市场。通过品牌合作,积极运作NBA球星中国行落地南京以及网红流量类赛事的落地。在赛事活动组织策划板块,除了青少年体育赛事以外,聚星体育积极推动了成人比赛、球星见面会、NBA中国行、产品发布会等活动的策划和落地,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一站式体育服务供应商。
奔跑、跃动、传球、防守、进球……鞋子的摩擦声、篮球撞击着地面、欢呼声,在聚星体育的每一个校区,都能看到孩子们飞扬的身影,通过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课程不断的提高再升级。
聚星体育采取的是微循环阶梯式教学,会综合评估孩子的技术水平后分配到同一梯度的班级。具体在教学中,也是将复杂技能拆解为多个“微循环”训练单元,通过阶梯式难度升级实现渐进式学习。
王舒立希望在孩子们的启蒙阶段可以去项目化,“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等到有一定基础后才进入项目化。”这些也解决了青少年篮球培训中都会存在的“技术脱节”“兴趣衰减”“个体差异忽视”等问题。
“篮球可以是西瓜也可以是汤圆,”王舒立说,聚星体育的教练会把每一堂课上成一个故事,比如通过“动物模仿运球”(如螃蟹横移、袋鼠跳跃)等趣味活动激发兴趣,让孩子享受奔跑、流汗以及与同伴互动的快乐。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没有课本的生命教育——在跑动中学习坚持,在对抗中理解尊重,在团队中发现自我,最终指向更健康、更坚韧、更包容的成长轨迹。
一方面是对兴趣和热爱之心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长期训练的实战演练。每年聚星体育都会带小学员参加比赛,在王舒立看来,篮球的核心精神是在对抗中追求卓越,在协作中实现超越,带孩子们参加比赛即是对教学成果的实战检验,更可以反馈优化课程。
聚星体育每年主要瞄准中国小篮球比赛、江苏省未来之星、NYBO全国赛与CEO全国赛这四大赛事,这些年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比如:
除此之外,配合外部赛事,聚星体育还主办了GSBA超级联赛,以赛事为支点,撬动教学标准化升级、品牌资产沉淀(赛事IP化)和商业闭环构建。
聊到举办内部赛事的初衷,王舒立坦言,打比赛的机会对大部分小球员来说是有限的,希望能让更多的小学员参与到比赛中。“联赛的分组是按照学员水平的高低分为三个联盟,联盟内比赛角逐冠军,希望水平不那么强的孩子也有拿冠军的机会。“
这也更接近于体育教育的本质,终极目标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借助这项运动的动态复杂性,让孩子在身体、心理、社会性上获得均衡发展。
篮球划出的抛物线,丈量着从现实到梦想的最短距离。2025年,GSBA超级联赛出征仪式集结94支球队,为近1000人举办盛大的球队出征仪式。为增加不一样的层次小球员的参与感,聚星体育根据GSBA赛事的IP为各校区各年龄段的球队设计专属队徽、队服及赛事周边产品,打造专属球队文化。在比赛现场,仪式感拉满。
在交流中,王舒立数次提到教练人才是青少年篮球培训的核心引擎,也笑称自己的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因为依托于人。
“我们这个行业的扩张都是跟人才相关的,教练能力提升之后,会推动企业的扩张。”这也是红线,扩张速度不超过人才培养的速度。
聚星体育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队伍的搭建,也有自己“三板斧”战略,分别是招聘、培训和考核。
“我们有自己的商学院,承担了教练的专业技能、职场情商、业务培训、儿童心理、沟通交流等相关培训。新教练入职后有21天的培训,此外每个季度都有相应的考核,依据相应的成绩有星级的评定。”王舒立介绍。
因为自己也是教练出身,王舒立和合伙人格外注重教练的培养,他觉得教练这样一个职业像医生一样,从业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聊到最看重的教练品质,他直言是责任心:“热爱篮球是最基础的要求,如果责任心一般,也不适合进入这个行业。”
这也是他一直相信的——选人比育人要重要,对行业的热爱、责任心、持续度,这些硬性标准都可以筛选掉许多人。聚星体育的筛选机制很严格,往往初试上千人,几轮筛选后只能留十几个人。
在总部办公室,我们正真看到了超大空间的教练办公区,这也是教练日常备课的地方。虽然体育培训是实践,但对于教练来说,需要花更多时间在磨课和写教案上。交流发生的时间这里空无一人,王舒立介绍团队都在二楼培训。
其中教研部门负责的教案研发,通过系统模块设计、科学实施和动态改进设计出兼具专业相关知识和兴趣吸引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清晰的技能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完成微循环阶梯式的教学。接下来再把研发的课程教案给到教练,教练再根据班级的实施情况做难易度的调整。
教练撰写完教案也会发布在教研群内。王舒立为我们展示了当天的优秀教案,A4教案纸上按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设计,课程目标分为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情感上是通过传球和配合让孩子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知识目标是投篮动作的纠正和脚步的调整。具体课程内容又分为准备、基础、核心、结束和教学反思,并且整个教案设计图文并茂,清晰明确。
聚星体育创业10年来一直把团队的成长放在首位,不单单是能力的提升,也是物质生活的提升。王舒立也一直有个朴实的价值观——把员工的安居乐业放在心上,兼顾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纲领与细腻的人文关怀,他希望用制度的确定性为员工对抗生活的无常。
王舒立身上有一种纯粹感,对篮球的热爱,对运动的热爱,这一切都在数年的反复操练中愈发专业和成熟。聚星体育总部会议室墙上有一句话:“精于此道,以此为生,以此为生,精于此道。”这也是他最朴素的愿望,所谓在专业领域实现“一米宽一万米深”的行业精度。
他坦言,篮球行业的创业对他来说是多种选择之一,想要赚钱可完全做多个运动项目,但他只锁定在了篮球领域。
热爱、专业、责任心也让他和团队这些年走得平稳,每一步都深思熟虑。最大的变革反而在现在,他稍稍有些紧张——2024年11月,几位创始人居安思危,为了让品牌更良性发展,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从原来的年度预付费制转向现在的小荷包(季度付费)模式。表面看是收费周期的变化,背后却是行业从“卖课时”到“卖效果”的颠覆性改革。
具体来说,这对聚星体育是从现金流依赖到价值驱动的范式升级,能够大大减少依赖预付款扩张,转向按需配置场地和教练,让运营效率提升。同时每季度需用教学成果说服家长续费,倒逼课程迭代。这一些都会慢慢促成教练从以销售思维为导向转向以服务为导向,更符合聚星体育的价值观。
王舒立坦言,这些年也看到了行业的一些弊病:“传统的预收费模式,某一些程度是一种虚假繁荣,感觉资金充足,但一旦资金流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就麻烦了,我们想要健康发展,就要主动寻求变革。”在他看来,小荷包模式本质上是一场“觉醒运动”,用季度为刻度重新定义服务的品质,也会重塑行业生态,为素质教育赛道提供转型范式。
王舒立说自己是运动的受益者,因自己被运动改变,所以他也想竭尽所能让聚星体育的效能最大化。
小时候他的体质并不好,容易生病。父母尝试用体育运动提升他的体质,他先后尝试了不同的运动,都认认真真地训练。先是打了两年羽毛球,后来因为不喜欢单人运动而开始接触篮球,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项运动。
飞奔,跳跃,和队友亲如战友,享受每一次起飞。那几年他不仅体质慢慢的变好,个头也长了许多,他父母的平均身高170cm,王舒立长到了191cm。
高中他一直在校队打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来他进入省队,原本的职业道路因为一次训练受伤而中断,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每次大重量训练时就会腰部神经痛。这也没影响他对篮球的喜爱,大学进入南京体育学院读了运动训练专业,依然在校队打球,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
聊到篮球训练的天赋与后天努力,王舒立想了想,“如果说职业化道路,天赋占比很重要,而大部分孩子主要是培养兴趣和健身”。这些年他见证了许多孩子的体育成长,其中不乏后来走上职业道路。他观察孩子的身体运动系统,”小时候看运动能力运动表现,但决定不了他未来的上限。跑跳能力、运动能力,跑得快,防守反击运球快,自然而然就能把球投进。”
聚星体育也有一些球二代的小球员,出生于体育世家,王舒立观察这些小孩在10岁之前的表现并不突出,因为神经系统适应不了快速生长的身体,反而12岁之后身体长起来后,运动能力很惊人。
而每当孩子们在这项运动中快乐地欢呼,真正获得体育运动带来的喜悦和骄傲时,王舒立的幸福感都油然而生,他还有很多年去专注这项事业,期待更好的明天。
王舒立:它对身体的锻炼是最全面的,在28米×15米的矩形空间里,人用身体书写着关于自由与秩序。
王舒立:以前的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健康,很多孩子开始训练前都是小胖墩,戴眼镜,体质不太好。随着这些年体育运动的增加,开始对专业性提出了要求,家长是比较关注教学成果,从最初的锻炼身体转向了专业方面。这种趋势之下是越来越卷,打比赛也成为常规选项。
王舒立:是我五六年级时的启蒙教练,他不仅教我专业上的技术和心理战术,更是亦师亦长的角色。在我们运动领域,教练老师就是师父,对我的人生引领意义重大。
王舒立:从行业冲击上,对体育来讲冲击不大,我们是需要具体实践和实操的行业,我们应该运动的场景,需要体育馆,对于教练来说也需要因材施教,都是依托于人本身的。除此之外对行业的影响上,比如在训练中会用计算机视觉做一些识别,进行动作优化,还有一些可穿戴设备能提前72小时预警受伤风险。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赛事上,毫米级判罚、AI分析球员微表情预判冲突这些都是变革性的影响。
王舒立:我的爱好都是运动。打篮球,夏天玩桨板、飞盘,马上想学网球,对我来说,只要是运动就感兴趣。周末的时候也会和几个朋友一起约着玩桨板,人站在上面需要一定平衡性,非常有意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吓人,白头鹰落在门口,盯全家人盯一天!惊吓后发现无语真相:它吃撑了...
泽连斯基:不排除任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停火的方式!俄官员:俄方不会参加在乌部署欧洲军队相关谈判
新消费日报 荣耀发布首款电竞性能旗舰手机;沪上阿姨已通过港交所聆讯;爱奇艺内容电商今日上线……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